本篇文章898字,讀完約2分鐘
在國內外備受矚目的情況下,一季度中國經濟主要數據于16日集中公布。 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,面對7.4%的經濟增長率,有識之士認為,我們必須保持穩定力量,冷靜分解,更加積極主動,做好準備。
之所以保持穩定,是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總體平穩,城鎮就業持續增加,物價漲幅總體穩定,仍處于合理運行區間,不能自暴自棄。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略低于7.5%,但近兩年多來,一季度經濟增速在7 %~8 %之間小幅波動,未出現明顯異常。 特別是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0萬人,居民收入穩定增長,可以說大局保持穩定。
之所以保持力量,是因為中國經濟進入了調整轉型的新階段,要借力,把第一精力放在提高和升級質量上。 在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門檻的中國,廉價勞動力等自古以來流傳的特征正在衰減,資源環境的制約凸顯,急需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。 經濟學家認為,增長率在7%至8%之間很可能是今后中國經濟運行的新常態,現在最重要的是逐步解決在快速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,努力構建新的核心競爭力。
維持決斷力絕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要更加奮發有為,更加積極地應對當前巨大的下行壓力。 中國經濟增長率目前仍處于合理區間,但投資出口呈下行趨勢,費用昂貴,房地產市場分化,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處理,穩定增長任務依然嚴峻。 經濟運行往往有強大的慣性,提高政策前瞻性,適時采取對比性強的調控措施,加快保障房、棚戶區改造、中西部鐵路建設等投資項目的進度,擴大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減免等,形成經濟增長新的必要支撐,對快速發展的預期和信心
穩定增長只是合理區間的前提和基礎,更重要的是著眼中長期,主動進行,深化改革,調整結構,改善民生,繼續寫“中國故事”的新傳說。 不積極為經濟暫時波動采取短期強刺激政策,而是通過簡化行政、放松市場準入等一系列改革措施,為經濟長期快速發展夯實基礎,拉動經濟增長內生動力。 通過淘汰落后產能、加快戰術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等結構調整措施,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增加就業、充實社會保障、提高公共服務等改善民生的舉措,挖掘中國經濟的內需潛力。 培育這“三大動力”,中國經濟將迎來更加健康、可持續、快速發展的美好明天。
標題:“新華網刊發評論文案:經濟大局穩定不應自亂陣腳”
地址:http://www.553gp.com/zhjjsp/11838.html